本文目录一览:

造影剂肾病防治策略有哪些?

1、钙通道阻滞药:有动物实验证实,钙通道阻滞药能抑制造影剂所致的肾内血管收缩。钙拮抗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的内流防止肾缺血,并能阻断肾血管收缩、防止肾小管细胞死亡。

2、造影结束后鼓励患者多饮水,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以碱化尿液,增加尿酸盐排泄。改换造影剂种类对于有高危因素或碘过敏的患者应选用不含碘的造影剂(如碘普胺),或选用非离子性、低渗性造影剂,可降低其肾毒性。

3、高血压、糖尿病、基础肾病、单侧肾脏等,可以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并且嘱患者多饮水,可以预防造影剂肾病,当然心功能不全的人输液和饮水另有讲究。

4、怎样预防肾病 (一) 增强体质预防肾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接受造影剂者血清肌酐通常在24h 内升高,96h 达峰值,一般7~10天后回复达基础值。但也有报道,肾功能在1~3 周内呈进行性下降,然后回复达基础值。60%以上CAN 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少尿,对襻利尿剂有抗性,也有非少尿者。

6、如何预防:症状就医治疗预后日常老年人、糖尿病、原有慢性肾脏疾病等患者,应避免服用造影剂等。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健康饮食、合理作息和警觉自身的变化,可以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防止肾功能恶化。

造影剂肾病的诊断

肾活检肾活检病理检查如有肾小管细胞骨架结构破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改变,有助于本病诊断。

接受造影剂者血清肌酐通常在24小时内升高,96小时达峰值,一般7~10天后恢复到基础值。但也有报道,肾功能在1~3周内呈进行性下降,然后恢复到基础值。60%以上CAN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少尿,对利尿剂有抗性,也有非少尿者。

日益受到肾病工作者的关注。CAN指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急骤下降。常用的造影剂一般均为高渗性,含碘量高达37%,在体内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吸收,脱水时该药在肾内浓度增高,可致肾损害而发生急性肾衰竭。

诊断依据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参照慢性肾衰竭分期标准,即可作出分期诊断。

此外,其他可能影响肾脏的诱因还包括遗传性疾病,如多囊肾,由肾结石、肿瘤或男性增大的前列腺而引起的尿路梗阻,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止痛剂肾病,药物损害等。

造影剂有危害吗?哪些人应该慎用造影剂?

因此,在以下情况下要慎重使用造影剂。例如,过敏体质、心功能二级以上、肾功能衰竭等患者。尤其是高龄、使用大剂量造影剂、近期使用过肾毒性药物的患者,极易引发造影剂肾病。

但是,“造影剂”对人体是有副作用的,最常见的副作用可能就是过敏了,轻微的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呕吐、皮疹、瘙痒等等,严重的导致休克甚至会危机生命。

你好,有伤害 通常情况下,碘造影剂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危害的,有可能会引起碘造影剂过敏、损伤肾脏等副作用,可以通过应用药物改善不良反应。

造影剂的高渗特性和化学毒性可以直接损伤肾小管,毒性程度与肾脏基础疾病和造影剂用量有关。对于肾功能正常者,如果造影剂总量不超过5ml/kg或总碘量低于100g,肾损害的发生率不到1%。

减少对肾脏损害。不可忽视造影剂毕竟对人体,比如敏感性体质的人可能会有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反应。因此在做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入时,还要充分了解病史,因此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入以后,一般对人体没有损害。

造影剂肾病简介

1、CAN指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急骤下降。常用的造影剂一般均为高渗性,含碘量高达37%,在体内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吸收,脱水时该药在肾内浓度增高,可致肾损害而发生急性肾衰竭。

2、多巴胺:造影剂导致前列腺素释放增加,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肾小管缺血缺氧。研究表明多巴胺可通过扩张肾血管、增加肾动脉血流来对抗造影剂引起的血流减少,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可能。

3、由于肾上腺动脉起源变异很多,且又很细小,有时须先作腹主动脉造影再进行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造影剂为76%泛影葡胺,剂量为腹主动脉造影用30~40ml、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用15ml、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用3~7ml。

造影剂的副作用有哪些?

碘造影剂的副作用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造影剂肾病等。过敏反应,具体可能会出现皮疹,也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甚至引起心脏骤停,还有可能引起过敏性哮喘、喉头水肿等。

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做输卵管造影时,可能出现一些反应如胸闷气短、恶心干呕、咳嗽肚子痛等。有的人可能会对造影剂过敏,出现头晕、红斑、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惊厥等症。

造影剂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过敏反应,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皮肤的瘙痒、潮红、皮质恶心、呕吐等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也可能会出现肾功能的一过性损害。所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是不建议做的。

但是,仍有一些人会产生恶心等症状,以及明显的血压下降、造影剂肾病等副作用。因此,在以下情况下要慎重使用造影剂。例如,过敏体质、心功能二级以上、肾功能衰竭等患者。